close

        張曉風隔了一個位置坐在我的右手邊。身為一個仰慕多年的小讀者,我既緊張又敬畏。

        當時曉風老師撿定我身旁的那個座位,緩緩靠近時,我仔細地盯了她好一陣子,想確定那就是曉風(她在報上發表作品常常就只打曉風二字,不是我跟她很熟才省略姓的。)本人;確定之後,則是想要好好端詳這位作家。

        廖玉蕙曾在她的散文集中說道:某次在東吳的操場旁看到曉風老師和她兒子,走近想和老師聊幾句話,沒想到老師對著兒子說了幾句話後就拉著他匆匆地離開了。多年之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與曉風老師再度談起這件事情,老師笑笑說:當年她剛開始教書,很害羞,也實在不知道怎麼跟學生聊天。當面看到曉風老師時,很能夠體會廖玉蕙書中說的感受。曉風老師其實很嬌小,也很害羞。

        那是台灣大哥大主辦的myfone(我沒有拼錯嘿!)行動文學講堂,第二屆,主要的活動其實應該是簡訊徵文,最高獎金有七萬,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這次請了幾個名人演講,有張曉風、張大春、蔣勳等人,當時在報紙上看到消息時,匆匆打了報名專線詢問,對方說早額滿了,不過可以到現場後補看看。本是不打算去的,最後還是決定試試,果然收穫豐厚大作家坐在我隔壁的隔壁!

        講題我覺得跟簡訊創作不大有關係,但硬要說的話或許還是有那麼一點。曉風老師的講題是那個剎那,和我們分享了古今中外九個文學作品中令人掩卷沉思的剎那。有兩篇是國高中讀過的東西,分別是記承天寺夜遊和子猷訪友。隔了幾年,加上由大作家導讀,似乎特別雋永有味。

        內容比預計的時間提早了三十分鐘結束,接著是聽眾發問時間。我緊緊把握住機會,隨便問了個問題(也有想一下沒有那麼隨便啦。):老師,你多次強調文章要精鍊,務必從古典文學中汲取養分;但是白話文學是不是也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呢,可否請老師說明一下。

        偉大的文學作品,不一定是文言,也不一定是白話,而是一種詩化的語言,那是另外一種文字,好像模特兒穿的衣服。那樣子的衣服我們平常穿不到,婚禮用不上,就算是出席重大場合似乎也相當不必要。至於文言和白話,有時候其實界線是很模糊的。近二十年的詩大概都還蠻好懂,民國六十幾年的時候,那時候的詩人以詩被人讀懂為恥,寫得都相當相當隱晦。唐詩宋詞和那時候的作品相比,就好懂得多。想想看一千多年以前的文字,到現在我們都還能讀懂,而且是一定能懂,這不是一件很可貴的事情嗎……」曉風老師如是答。

        演講前後都有讀者問道究竟要怎麼選擇書來讀,老師兩次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到圖書館去吧!有時候你可能是要找一本詩,結果找著找著你找到詞,但倒也翻起來了。先到讀書館去翻一翻,覺得自己真的有興趣的書再買,要不然買回家都不看是很可惜的(根本就說給我聽。)……

        總之,能夠親眼見到曉風老師,並且聽她兩個小時的演講,我覺得我的私欲已經完全被滿足了,直想站起來大吼大叫。

        真是個太美妙的禮拜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n90702 的頭像
    johnn90702

    johnn90702的部落格

    johnn9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