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省時間的話,請直接看最後一段,其他都是鋪陳!)

        上了大學之後,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喜歡英文懷疑了一年多

        高中的時候,我早早就認清了自己沒有數理化的天份。沒有天份指的是我幾乎完全看不懂物理奧林匹亞那類考試要我求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高中一次印象很深的初試,那次考試就辦在宜蘭高中,到現在仍然忘不了的就是:當時我努力看完幾題我似乎會做的題目,隨便算出了幾個由各式符號所組成的答案之後,剩下的所有時間我就在考試卷上練字。考卷用的是標楷體,字體架構好,很適合無聊的時候練字用。

        幾次參加TRML的經驗也告訴我,團體賽的時候,我除了能幫大家跑跑腿衝到黑板上寫下答案,還有偶爾幫忙將厲害同學的計算過程或是答案謄到適當的答案卷上,我似乎就只能站著發愣。看著其他同學積極地在數字與符號間努力找出什麼,我就覺得心裡有那麼一點空虛。學科能力競賽校內初選的情形也差不多。數學科是老師規定大家都要參加的,我記得每次考完數學科的校內初試,數學老師就會對班上的成績很不高興,不過我實在也無能為力,有些事情實在不是想要努力就可以辦到的。高三那年的物理學科校內初試,我大概是很好奇究竟當初哥哥踏進考場開始作答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於是我就興沖沖地跑去參賽了,至於比賽結果我想就別提了吧。雖然鎩羽而歸是意料中的事情,不過還是讓我蠻沮喪的,也就順理成章隨便找了個藉口不去參加化學科的選拔了。雖然相較於物理,化學似乎讓我感覺比較得心應手(我是指高中的上課內容而言);但是其實我是一個很懶惰的人,高二高三那兩年沒有人監督的化學實驗我想我仔細認真做的應該絕對不超過十個,詳細情形問問李明憲就知道了。所以就是說,我與學科能力競賽完全無緣。

        當時不去參加化學考試待在教室閒晃的時候,還記得一個同學用誠懇的語氣跟我說:「治中,我覺得像你們這種成績好的人,就是要去參加這種比賽,然後代表學校出去爭光阿,為什麼你不去考試阿?!」我早忘了我當時尷尬地回答了什麼,不過我倒是清楚記得我心裡的獨白:「那是因為你還不了解我是個什麼樣的人」雖然在數理方面沒有什麼天份,但是硬要唸一些升學考試會考的東西,努力一點的話成績也不會太差。因此以前我常擔心同學會覺得我都只顧自己而不願意為學校爭光,但是我想如果他們多了解我一點的話,就會發覺其實事情完全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子。但有時我覺得連導師都這樣認為。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就只是要說或因為天份上的限制,我因此相當鍾情英文。小時候上過一點英文會話課,那時候還巧妙地跟吳士淵同班過好一陣子,之後又巧妙地跟李冠毅同班了好一陣子。上了高中驚訝地認出彼此,真是讓我又驚又喜!可能就是因為小時候跟英文有這麼一些接觸,所以不管是在國中或是高中,我都覺得英文真是相當的親切,有一種讓人想不斷深入去認識她的感覺。進了高中,不知道是幸或是不幸(我覺得對我及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是幸吧?),遇到了一個盯學生英文進度盯很緊的老師,也就是這段期間,大大擴充了我的英文字彙量並建立到現在都蠻實用的文法基礎;雖然三年來我沒有幾次上課專心聽英文老師講課,不過還是多虧有他在英文的領域才有大幅度的進步(陳震當然也是幕後推手,也不能忘了他!)。高中的時候很瘋狂地念英文,因為我深深感覺到英文這科的投資報酬率其實是蠻高的,如果每天都有按時念一點的話,不只是平常小考成績可以很亮眼,段考的時候臨時抱佛腳的同學一本嶄新的常春藤攤在桌前急得直跳腳,平常有在唸的人卻只要稍稍瀏覽過即可,其中的差別不可謂不大!唸得最勤的一段日子,我想應該是高二那年吧。回到家吃飯、看報紙、洗澡、蹓狗後,約莫接近八點,不管隔天要考什麼,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翻開常春藤,然後聽著耳機裡傳來賴世雄與Karen兩人熟悉的聲音。那幾年做完那樣既定的事後,我都會覺得有種莫名的充實。

        這期間有一段算是走火入魔的階段,說起來也是頗好笑的。隨著康立曄、陳震以及賴世雄的諄諄教誨,我對英文的熱愛可以說是到了一個極高點。那個時候,我是以讀英文來衡量所有的時間。例如一個小時好了,在我心裡我會覺得那相等於讀完兩天份常春藤所需的時間,或者是大概可以背完二十個單字。那時候的晚上,

        要是不小心看了太久電視,我就會告訴自己說:「你看看你,你已經少讀了四回常春藤(或者是少背了四十個單字)」說得好像自己是個怪人一樣,其實也就只是很喜歡唸英文罷了。還記得如果那時候補完習,等我爸媽來載我超過半小時以上,我一定是惡臉相向(現在想想還真是不孝順),哪管那些各式各樣的理由,在我聽來那只不過是害我又少背了幾個單字的惡性遲到。成為高三生之後,反而就不太有時間唸英文了,整天都是數物化數物化的,英文只能放在念數物化中間的小小空檔,不過喜愛的心依舊就是了。

        之前提到,數物化三科不是我能夠建立信心的領域,相較之下,英文可以說是用力張開雙臂,給了我無數個熱情的擁抱。小至小考,大至期中考模擬考,英文這科我總是能從容地作答,一邊作答一邊預估自己這次英文的成績;英文老師總也將我視為班上英文的其中一個指標,也因此讓我很有成就感。一學年舉行一次的英文字彙王之類的比賽,是一個我能適度膨脹自己信心的日子,不得不說我相當期盼那個日子到來,畢竟我在其他科目也無法獲得什麼樣的溫暖。英文在高中三年裡,帶給我的都是類似的信心。

        上了大學之後,情形就開始轉變。

        在大學裡,英文變成一項工具,一項用來唸原文書的工具,而比較不再像是一門學科,縱使有英聽、英閱、或是英作課程,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上課的方式跟以往都大不相同。我找不到一個可以著力的東西。再加上北醫醫學系一二年級的慵懶課程步調,要一個學生不散漫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曾經試著(現在也努力試著,中間中斷了大概一年的時間吧)買常春藤來看,然後我發現,每次我拿起那本雜誌的時候總是週末收拾行李打算回家的時候,心裡總打定主意回家要好好唸一下才是,卻不例外地一次又一次在星期日晚上原封不動地帶上台北。我總是苦笑,努力不讓自己想起以前高中對英文有怎樣熱切的憧憬。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一個月又一個月,我漸漸心灰意冷了。

        最近為了學校的獎金特別去報考多益,希望能讓我有一點讀英文的感覺。

        很慶幸自己高中的時候就考過中高級英檢了,現在的我是怎麼都沒有那樣的實力了。以前康立曄曾說:「高三是你們英文最好的一年。」我當時一點都不相信,不過我現在深深地體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hnn90702 的頭像
    johnn90702

    johnn90702的部落格

    johnn907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