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聽到後來就有點興趣缺缺了,不過都說好要打出來給胖魚看了,所以不能食言。
在這之前我先誇獎一下自己的學校好了。這兩學年學校都爭取到教學卓越的經費補助,辦了很多活動,雖然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很莫名其妙的活動然後送出一大堆很好的獎品(這我覺得實在浪費,譬如說圖書館曾經以wii當作某活動的獎品,不如拿那些錢去多買幾本書。),但其實也默默辦了很多不錯的活動。
從以前到現在我聽過的名人演講有九把刀(這個不知道是不是教學卓越的經費)、朱學恆、劉墉和徐薇,另外沒有去聽的有吳淡如、郭子乾和某個搞笑界的名人,但我有點忘了是誰,另外還有一些相聲和舞團的表演。
總之這次請到了徐薇,然後我便興沖沖地報名參加。
口才極佳,什麼東西被她講起來都是有聲有色的。笑聲爽朗,看不出來她已經是四十歲的人了,那種笑聲理應25歲以下的人專屬。總之是個外表和實際年齡極度不相符的人。
一開始就說要多認字首和字根,不過她是用元素來稱呼這些東西。她說如果知道octo-和八有關的話,那麼October, octavo, octagon這幾個字就不難記憶。並且在這時候說了凱薩和October的淵源,這故事我國二的時候就聽過了。
然後介紹一些字在不同情況下的意思,譬如the Big Apple指的是New York City,Adam’s apple是喉結,love apple是番茄,而devil’s apple則是potato。叮嚀我們平常可以多注意這類詞彙。我個人有蒐集到一個,rocket scientist指的是天才。
另外是老生常談的同義字詞擴充,她舉例movie fans裡的fans可以換成nuts, buffs, groupies, enthusiasts等。
再來是我聽過數十遍的看DVD學英文,就第一次看中文字幕,享受劇情;第二次看英文字幕,學習英文;再來關掉字幕,訓練聽力。不過徐薇有提到一點就是很多電影裡的經典名句往往會成為外國人常說的話,像是”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我想這情形和一些國片港片裡的經典台詞在大街小巷裡流傳的情形差不多。
最後就平常我們可以多留意一些道地的英文用語,像是汽車窗上供人拉著的把手,英文叫做holy shit bar;或是不打算生小孩的人養的寵物(就有點太寵溺,有點當成自己的小孩的那種感覺)會稱作a furkid;還有喜歡了一個女生,結果那女生已經有交往對象了,就會被稱為a boyfriend bomb。諸如此類的,最後說的就是這些東西。
結束前提醒了一下大家每天可以去CNN讀一篇英文,日積月累地增進自己的英文實力,也可以定時收聽她的廣播之類的。
還不錯啦,至少沒有大體或組織課那麼沉重(雖然周老師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