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不懂「投名狀」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什麼,所以一直對這部電影有點興趣缺缺,最後則是在極度巧妙的緣分下來到了信義華納威秀。
講述的是一段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一個殘存的清軍首領龐青雲,一個是某僻遠村落一群吃不飽的村民的頭頭趙二虎,第三個則是該村莊的二頭頭姜午陽,因緣際會地結拜,寫下頭名狀,不得同生,只求同死。
在村民們不得已,搶了軍糧,為清軍發現之後,青雲提議大夥加入清軍,從此不但吃得飽穿得暖也不用再怕有人會欺負這群村民,於是這夥山賊就這樣成了青雲的手下。青雲急著樹立戰功,攻下為太平軍佔領的蘇州和南京…
印象深的是電影中,龐清雲明顯地比趙二虎以及姜武陽要深諳帶兵之道,在官場上的明爭暗鬥也顯然更清楚以及熟悉。也就因此二虎不能明白為什麼不能饒了蘇州城的四千太平軍,也不懂為什麼不能讓手下的士兵去搶娘們快活一番,而要被斬首以敬效尤。而我也一直覺得青雲是對的。
就因為青雲渴望官位還有當初撫慰他失落的心的那個女人,也明白要安穩地坐上江蘇巡撫這個大位,就不能留著趙二虎這個人,於是他離間姜午陽並且殺害了趙二虎,但單純的姜午陽卻以為只要殺了亂了他們兄弟三人的大嫂,手足之情就可以一如當初。最後二虎死了,大嫂也死了。
當初納了投名狀的三人,如今自相殘殺,剩下了兩個。午陽於是依著投名狀的誓約,在江蘇巡撫的就職典禮上,殺了龐青雲。龐青雲被官場鬥爭殺了,也被姜午陽殺了。
電影裡,我們可以見識到古代那樣看重兄弟的豪情,那樣的感情甚至超越的愛情與親情,是真正不得同生,但願同死的熱血澎湃。可以看到一只投名狀,經歷了諸多戰爭的煎熬、愛情的糾葛、官場的鬥爭之後,呈現的是怎麼樣的情形。
我們也了解,很多時候,做一件事情勢必須要有取捨的,即使那樣的決定相當地殘忍;當時他們兄弟三人攻下了蘇州,二虎答應了太平軍要善待他們,但自己的士兵都以經捱餓了很久,僅僅的十天糧,又怎麼救得了他們呢?一律誅殺,這樣的結果雖然殘忍卻似乎是不得不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