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閱讀課堂中,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大概十幾年前的義大利電影(Nouvo Cinema Paradiso),雖然我在過程中睡著了,但是仍能感受到幾分電影中欲傳達達的中心思想,一種特殊的氛圍至今回想起來仍是縈繞於心;除此之外,老師也帶著我們一起讀了一篇短篇英文小說(The Gift of the Magi),也就是一個叫做的Della的女子,在聖誕節的前一天,想送聖誕節禮物給自己心愛的人;但卻又沒錢,於是只好忍痛賣了自己心愛的一頭秀髮,買了一條錶帶打算送給先生以搭配先生一直引以為傲的金錶;但是出乎女主角意外地,他的先生Jim也為了要讓他開心而賣掉了那只金錶,買了一套精緻的海龜殼梳子要送給Della,雙方收到禮物的時候都相當驚訝,感動對方為自己無悔的犧牲,是一個美麗的小故事…(這個故事在高中英文課本有節錄,相信讀遠東版本長大的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個故事吧,不過原文的單字真的是多到讓我懶得查…)
於是之後老師出了一個作業:
Compare the movie Nouvo Cinama Paradiso and theshort story"The Gift of the Magi." What is the common theme between thesetwo works? How is the theme developed and elaborated?
這是我答案的第一段:
Both the inspiring movie and the impressive short storytell us onething that perhaps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delight people so muchas a gift with all one’s heart,
a gift that is maybe not so costly butis given wholeheartedly by the giver without anticipating any return…...
幸運地,在陽光燦爛的今天下午,我也收到了一件那樣不求回報的禮物,不是像小說中那樣來自某個我心愛的人,也並非如電影裡面發自某位兒時的忘年之交,而是從濃泉早餐店的老闆娘手中接過的幾張鈔票…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上學期的期末考或期中考前吧(我對時間的概念很不靈敏,很難確切記得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在熬夜暴肝唸書之後,便與一些一起看了日出的同學到濃泉吃早餐,在吃早餐的時候聊著聊著就很不小心地提到了我是宜蘭人之類的東西(上了大學常刻意提起自己是純樸的宜蘭人,當然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時候濃泉阿姨剛好經過,很驚訝地對我說”你也是宜蘭人喔!”問了我住哪裡之後,又很得意地告訴我她店裡賣得豆奶都是定期從羅東運上來的,聽著聽著,真的是可以體會到那麼一點點在外地遇到故鄉人的那份感動…
(這段只是楔子,ㄎㄎ)
之前不是有在別篇提過蘭友會拉贊助的事情嗎,情形相同,只不過這幾天時空背景換到了北醫附近;依舊受了不少白眼,也聽了不少冷言冷語;最後,跟大頭資凱來到了濃泉早餐店的門口,雖然知老闆來是同鄉的善良人士,害羞又不善於與人交際的我與資凱仍舊是在門口徘徊了好一陣子,才終於,邁開那只有親身體會才會知道竟有多沈重的步伐,走入濃泉店中…
出乎我們意外地,阿姨在聽了我們來意之後,熱情地邀請我們坐下,然後很仔細聽我們所說的每一個細節,阿姨的表情很認真讓我很感動,就憑這一點我就覺得捐不捐錢其實都無所謂了,但更令我感到人性美好的是阿姨義不容辭地贊助了我們500元,還跟我們說了很多她女兒讀大學時候去拉贊助的點滴,說她很了解我們其實是很辛苦的,拿了兩杯冰奶茶請我跟資凱喝;和著宜蘭人那份特殊的人情味,我將滿溢的感動一口口喝下;我再次告訴自己,以後也要當個這樣的人。臨別之時,阿姨告訴我們,如果附近商家真的都很小氣以至於都拉不到贊助的話,可以再過來跟她拉第二次,她會很樂意幫助我們的,聽了這幾句話,我眼眶都快要紅了,拿著500塊迎著和暖的微風,我和資凱回到了北醫…
隔天我去吃濃泉當作對阿姨的回報…
(評:真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